“今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有望達到1800萬輛,同比增幅為32%。”在昨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召開的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熊傳林對媒體作出上述預測。
1800萬輛,意味著美國,這個曾經的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此前創下的1700萬輛最高銷售紀錄將被中國打破。
熊傳林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預測,是基于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市場的走勢。
根據中汽協昨日發布的數據,今年1~11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640.01萬輛和1639.5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71%和34.05%。雖然較年初相比增速出現回落態勢,但從車市整體增長水平看,尤其是今年年底國內車市受利好政策變動影響,我國汽車市場今年總體發展勢頭仍然迅猛。
熊傳林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12月份完成160萬輛銷量難度不大。“11月單月銷量達到169萬輛,12月有望超過160萬輛,這樣一來,全年將達到1800萬輛。”
按照以往規律,每年11、12月份,車市銷量曲線便會進入年底的小陽線,從今年年底國內車市現狀來看,翹尾效果尤為明顯。11月汽車企業產銷量已經創下月度新高,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國內汽車產銷達到175.48萬輛和169.71萬輛,同比增長26.11%和26.86%。
據中汽協助理秘書長朱一平分析,年底屬于汽車產銷高峰,加之消費者擔心明年汽車優惠的相關政策退出,以及北京市治堵方案即將推出等因素影響,預計12月汽車產銷仍將有良好表現。
受政策影響較大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11月份銷量再次出現上升局面,銷售93.94萬輛,比上月增長11.67%,比上年同期增長29.88%。該類型乘用車占乘用車總量比重再次擴大至七成以上,為70.11%。“該類車型市場份額已經連續4個月回升,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年底購置稅優惠政策到期促進了該車型的銷售,二是節能產品的補貼政策影響明顯。”朱一平分析說。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各汽車企業產銷規模的增大,庫存也相應發生變化。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汽車企業庫存(不包括零售環節的庫存)為60.02萬輛,比月初增長5.81萬輛。從本月庫存變動情況看,乘用車和商用車庫存均有所提高,其中商用車庫存增加較多。中汽協專家認為,目前庫存量總體仍處于正常水平范圍。
種種跡象顯示,我國汽車市場正在進入一種炙手可熱的狀態,面臨“治堵”壓力的北京更甚。11月北京汽車銷售量達到9.6萬輛,創下今年單月銷售量的最高紀錄。已經有市場人士預測,12月的單月銷售紀錄會繼續突破,有望達到1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