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業界研發實力強且在產業一體化方面做的較突出的龍頭股會因此受益,但對于業績會有怎樣的影響目前尚不好量化,只有等相關細則出臺之后,才能分析具體的受益者及受益程度。”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解釋:“從目前來看,這份《意見》只是宏觀的政策,所以,短期內的影響應該不會非常突出。”
2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根據這份《意見》內容顯示,種業發展將被提升至戰略高度。
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表示,根據《意見》的內容來看,種業的重組兼并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研發能力強、產業鏈一體化做的較好的龍頭企業將因此受益:“但短期內的影響不會十分突出,具體的受益程度尚要等待相關細則的出臺。”
將推動產業兼并重組進程
“《意見》的出臺對行業而言是個重大的利好,不排除種業在一系列的政策影響下兼并重組將進入密集期。”隆平高科(33.70,-0.38,-1.12%)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
“行業的重新排序受政策影響較大,而近年來的政策也逐漸呈現出整合整個種業的趨勢,比如,農業部于2010年12月13日就《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等,通過這些政策的出臺提高行業準入門檻,進而淘汰一部分在產業競爭中不占優勢的企業,這將促進行業向良性循環發展。” 該工作人員稱。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持證種子企業有8700多家,種業前10強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有約13%,與國際種業前10強37%的份額相比仍有很大的差額。而在這8700多家企業中,注冊資本在3000萬以上的僅有200多家,能夠實現繁、育、推一體化且經營范圍覆蓋全國的企業不到100家。
在這些企業中,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只有100多家。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只有平均3%左右,“隆平高科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3%-5%,但國際種業巨頭的研發投入則可占到營業收入的8%-12%。然而,種業巨頭們的銷售收入是中國公司的幾十倍。按照這些數字來推算,不難看出國內外行業的巨大差距。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想片面將行業做大,顯然是不可能的。”
具體影響取決于細則
根據《意見》的規定,我國將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市場營銷網絡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現代農作物種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