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鉛酸蓄電池行業環保整治大風暴。
8月初,環保部公布的全國排查鉛蓄電池生產、組裝及回收 (再生鉛)企業名單中,超八成企業被取締或整頓。其中,被取締關閉583家、停產整治405家、停產610家。因此,目前全國僅約13%的企業可正常生產。
對于此次整頓,浙江省自行車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建龍昨日(8月16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因為關閉歇業的鉛酸蓄電池企業較多,鉛酸蓄電池供應緊張,加之環保等各方面成本的相對增長,對電動車行業的影響很大。”
江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剛告訴記者,目前蓄電池的確在漲價,企業受到了不小壓力,“如果價格再上漲,我們也要調價。”
不過,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表示,存活下來的企業必是具有一定的規模、技術實力等優勢的中大型鉛酸蓄電池企業,行業集中度會明顯提高。但這么多的企業關閉,將對電動車行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由于大批鉛酸蓄電池企業關門停業而導致鉛酸蓄電池供應緊缺,各電動車企業紛紛加入“搶奪”鉛酸蓄電池大戰的同時,不少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鋰電池。
李勝茂認為,據相關統計數據,2010年底,鋰電池所占市場份額只占2.5%。目前鋰電池的成本太高,同時鋰電池的技術目前并不成熟,比如發熱自燃等安全隱患并沒有徹底解決。因此,他預測今年鋰電池市場份額至多由原來的2.5%上漲至5%,國家的相關政策尚不可能讓鋰電池替代鉛酸蓄電池,或者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陳建龍也表示,此次環保整治對鋰電池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目前鋰電池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產能不是很大,尚未形成規模;另一方面受成本高等方面的限制,高的價格消費者目前還很難適應。因此,目前比較大型的電動車基本還是用鉛電池,鋰電池主要運用于類似于自行車的小型電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