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片毛片无码永久免费,多姿,影音先锋天堂色小子,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黄色免费网址

  • 行業新聞
企業重組上市IPO

成芯出售之疑

  猶抱琵琶半遮面。盡管離掛牌期滿8月11日還有不到一周時間,但對半導體業界人士來說,“誰來接手成都成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已經是一個沒有懸念的問題。

  一切源于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7月15日掛出的一則競標通告。該通告稱,成都成芯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芯半導體”)相關股東,欲以118825萬元價格轉讓該公司旗下所有資產。

  通告似乎從側面印證了此前幾月流傳在業內的傳聞:由于遲遲不能盈利,成都市政府終于決定要把這個素有“吞進獸”之稱的8英寸半導體生產線“甩出去”。
 
  正如成立之初,這條中西部第一條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因成都市政府和中芯國際合作開創的“成芯托管模式”而名噪一時一般,在兩個主角陸續退出時,成芯的轉讓同樣成為關注焦點。尤其是在本次資產轉讓進程中,有關轉讓條件、資產評估價格等問題,給業界留下諸多疑問。

  詭異的“資質”

  對于成芯資產轉讓一事,外界好奇的是:一直幫助成都市政府托管工廠運營管理的中芯國際此次是否參與了競標?未來成芯是否可能成為上市公司中芯國際旗下的資產?

  這種聯想有其特定的商業背景。2005年成芯公司成立時,主要投資人系成都工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和成都高新區投資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股東委托中芯國際對成芯進行管理。雖然從產權關系上看,成芯屬于成都市政府投資企業,與中芯國際并無關聯,但在業內人士眼中,成芯儼然是中芯國際的工廠。中芯國際除了向該工廠輸送技術、人才、設備,還承諾在工廠建成后的若干年內優先對公司股權進行回購。

  這種“托管模式”在當時贏得了贊譽。根據中芯國際當時的計劃,公司除了要在上海、北京設立生產基地,還計劃在成都、武漢以及深圳投資,進行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菱形布局”。但是,由于半導體制造投資巨大(通常一條8英寸生產線投資需40億人民幣),脫離了政府的支持而僅憑上市公司財力很難實現,因此中芯國際借力成都市政府籌劃的“托管模式”被認為是一種“聰明而變通的做法”。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深厚的合作和背景,外界一度認為,中芯國際接手成芯乃順理成章之事。然而,根據記者了解,中芯國際目前已經退出了該項目的競標,而退出的原因也讓外界覺得難以理解:不具備競標資質。

  根據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的競標通告,參與競標者除了必須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還必須“近3年每年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或等值人民幣(須提供經審計的財務報表)”。這條要求看似平常實則苛刻。在全球半導體業,符合此條件的公司只有四家:英特爾、三星、東芝和德州儀器。而結合另外一個條件 “在模擬半導體行業至少有五年的生產、銷售經驗,且擁有自身品牌和終端客戶”,最終符合競標資格的,只剩下德州儀器公司一家。而這似乎也是對外界傳言的再次印證:德州儀器公司已與成都市政府洽談多時,有望接手成芯。

  對此,有了解內情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關于成芯資產轉讓問題,各方也是經過了一番博弈。成芯用于運營的主要資金都來源于當地銀行,眼看著貸款臨近到期,政府急切希望中芯國際迅速進行回購。然而,由于中芯國際自身也處于虧損,加之去年與臺積電的專利官司風波直接導致了公司管理層的大變局,這讓成都市政府日漸感到失望。考慮到后續運營需要的更大投資,政府最終決定主動出手。

  “在德州儀器介入后,中芯國際也曾提出購買成芯,并且出的價格遠高于目前的掛牌價。”另一位接近中芯國際的業內人士說,但這個提議并沒有引起成都市政府的興趣。政府擔心的是,以中芯國際的實力即便回購了成芯,日后運營仍有困難,到時仍有可能需要政府的幫助和支持,而賣給德州儀器則不會出現這個“后患”。另一方面,德州儀器給了成都市政府更多后續投資的承諾。

  中芯國際、德州儀器以及成都市政府相關負責部門,對此交易均表示不做評論與回應。

  賤賣之嫌?

  伴隨著“成芯花落德州儀器”這一看似沒有懸念的結局,外界質疑的另一個焦點則是:成芯是否存在“賤賣”行為?

  根據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的掛牌價格,成芯總資產價值11.8億人民幣,采用“一次性付清”的支付形式。根據業界經驗,一條8英寸生產線的投資大概在40億人民幣。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成芯成立之初,設備主要是來自中芯國際和爾必達的二手設備,能夠節約不少投資,加之機器每年的折舊損耗,以及成都市政府在土地方面的優惠轉讓價格,因此成芯的實際投入,應該比40億少得多。

  政府對成芯的具體投資數額究竟是多少?近幾年成芯的實際運營效應又是如何?11.8億人民幣的資產估價究竟是否合理?

  記者就此聯系成都市高新區,高新區統計處表示“企業營收數據不能對外公布”。根據成都市政府先前披露的數據,成芯項目的計劃投資為2.7億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8.3億),而非業界所傳的40億元。

  另外,記者從上述業內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顯示,近幾年來,成芯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原計劃月產20000片的生產線產能長期填不滿。

  而根據成芯項目評估單位——四川海林資產評估事務向本報提供的數據,11.88億元的資產價格主要構成為:土地1093萬,建筑物(包括固定建筑與在建建筑)約共計2.23億元,機器設備約為8.18億元,原材料約4500萬元。

  記者為成芯簡單算了一筆賬。成芯在高新園區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4萬平方米有余,總價為1093萬元,因此,成芯的土地轉讓均價約為77.9元/米,合計5.2萬元/畝。

  但根據克而瑞·易居中國成都機構提供的數據,2007年,成都主城區工業用地成交均價為16.09萬元/畝,郊區成交均價為14.71萬元/畝;2008年,成都主城區工業用地成交均價為24.02萬元/畝,郊區成交均價為14.84萬元/畝;在供需兩旺的2009年,成都主城區工業用地的成交均價為22.66萬元/畝,郊區成交均價為12.86萬元/畝。
由此比較,成芯的土地資產轉讓價格,遠低于市場均價。

  負責成芯項目的四川海林資產評估事務所孫川接受采訪時說,成芯資產評估遵循的是綜合標準,主要考慮“市場因素”、“產品所處環節”以及“成芯快速變現”的要求。

  外資抄底半導體伴隨成都市政府的退出以及德州儀器的進入,有關“外資抄底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討論再次升溫。

  半導體行業資深評論人士莫大康說,與幾年之前地方政府對于半導體的熱情相比,如今的態度已大幅轉變。一則是經過實踐發現半導體不太好玩,賠多盈少,“玩不起”;第二是比半導體易入門的新技術產業近期冒出很多,相比較投資少、門檻低,而獲利可能更大,如太陽能、LED等。因此,近兩年來都很少聽到有新的半導體項目上馬。

  地方政府冷對半導體行業的直接結果是,相關政府對產業的投資日趨減少,這使得尚處于襁褓之中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遇到了“斷奶”危機。而這也是“外資抄底中國半導體企業”的一個重要背景。

  事實上,德州儀器接手成芯并不是第一例“外資滲透中國半導體企業”。更早之前,美國的Microtune收購了生產中國電視國標芯片的奧緯國際(Auvitek),Atheros并購了位于上海生產網絡產品的普然通訊、臺積電借訴訟奪去中芯10%股份等案例。外資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滲透,遍布從設計到制造的各個環節領域。

  半導體產業專家顧文軍認為,外資抄底表現出的是中國半導體企業整體堪憂的生存狀態。目前國內有500多家芯片設計企業,但是大多數都虧損,和外國公司比,在收入、成本、政策上都處于劣勢,國內企業經營困難——這與國內的稅收政策和產業環境都有很大關系。

  他同時表示,最近外資密集滲透中國高科技產業,希望能引起相關部門注意,真正改善企業生存狀態。最好出臺鼓勵國內企業并購或者跨國并購的政策,才有利于國內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不過,成都市經濟委員會電子信息處一位處長接受采訪時對上述觀點進行了反駁。該處長稱,“因為其他更易入門的新技術產業如太陽能、LED投入產出比更高,而放棄半導體投資”傳言不足為信。半導體產業是成都的基礎產業之一,不會因為轉手成芯而改變對這個產業的支持力度;除了成芯以外,成都高新園區內,尚有Intel、中芯等其他實力強的半導體企業。

 

現成公司熱 | 信托基金 | 財務管理 | 政策法規 | 工商注冊 | 企業管理 | 外貿知識 | SiteMap | 說明會new | 香港指南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RICHFUL瑞豐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京ICP備11008931號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