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的“年報季”,多家內地公司被曝出存在審計問題。屋漏偏逢連夜雨,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創始人布洛克4月3日接受美國CNN采訪時警告,未來數周內渾水將發布一份有關中國公司“出售評級”的報告。[注冊香港公司好處]
同一天,民生國際有限公司(00938.HK)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張化橋因發展其個人業務而辭去所有公司職務。消息一出,民生國際昨日股價一度大跌17%,最終收跌9.37%。
風聲鶴唳,并非無因。包括博士蛙國際(01698.HK)在內的至少20家在香港上市民企此前宣布推遲提交業績報告,加上此前多家民企曝出的審計問題,不少投資者擔憂,新一輪的涉及海外上市中國企業的丑聞可能出現。
長期關注中國海外上市公司治理情況的北京大學會計學客座教授保羅·吉爾斯(Paul Gillis)昨日對早報記者表示,20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這是個壞消息,尤其對股東而言。”
揭黑先行者張化橋
[瑞豐注冊香港公司]現年48歲的張化橋去年9月加入民生國際,任期三年,主要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建立小額貸款業務以及資本市場融資。
4日晚間,有著“民企之父”之稱的張化橋在其博客中發了一篇名為《我辭職,想休息一段時間》的文章,稱辭去民生國際CEO和執行董事職務,對別人沒有任何抱怨,“我抱怨自己,半年來,我對自己的工作成績很不滿意。”
張化橋在文中強調,民生國際是一個“管理嚴謹、運營健康”的公司,自己對管理層和員工“非常尊重”。
張化橋說,自己在香港的投資銀行(和上市公司)工作了18年,沒有好好過一個假期,現在想休息一段時間,未來也多花點時間在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
盡管張化橋竭力澄清民生國際內部管理沒有問題,但其個人在這個時間點上的突然離職,依然引起外界的各種猜測。
張化橋此前在瑞銀亞洲擔任董事總經理長達7年,之后又擔任瑞銀亞洲中國投行業務副主管,曾在10年前一連揭發歐亞農業及格林柯爾兩家民企的黑幕,[杭州瑞豐注冊香港公司]被譽為民企揭黑的“先行者”。
去年,張化橋開始從事小額貸款,擔任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并在入主民生國際時,將小額貸款概念帶到了原本經營珠寶以及物業的民生國際。
信誠證券副總裁何智威說,現在市場草木皆兵,對于一些知名人士的離任消息會有很大反應。
罕見的審計師離任
值得注意的是,張化橋的離職效應,正是在香港至少20家上市民企推遲業績公布的大環境下被擴大。
這中間,除了像大慶乳業(01007.HK)、博士蛙(01698.HK)這樣在上月遭遇審計師辭職的公司,也有兩年前就被質疑財務造假而一直停牌的洪良國際(0946.HK)。
包括深圳歲寶百貨有限公司、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寶姿時裝有限公司在內的大部分推遲發布財報的企業表示,由于審計機構需要用更多時間完成審計,因而推遲業績發布日期。
在這些公司宣布準備延時發布年報,或者遭遇審計師辭職之后,投資者望風而逃,問題公司的股價往往一天就會跌去百分之幾十。
[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上述公司股價的大幅下跌,反映了投資者對內地公司會計問題的緊張情緒。
比如,去年9月份成為做空機構Anonymous Analytics靶子的超大現代農業(控股)有限公司(0682.HK)至今仍未復牌。另一家公司瑞金礦業有限公司(0246.HK)從去年5月份以來一直停牌,在德勤于當年10月份辭任審計機構后,到現在還沒有請到新的審計機構。
審計師的離任的情況在此前非常少見。
至于推遲業績公布,吉爾斯告訴早報記者,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公司與會計師無法達成一致,“企業與會計師在較量。”另一種情況是,公司部分業務不夠理想。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推遲公布業績,并不一定意味著上市公司存在會計問題。
信永中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副管理合伙人盧華基對此表示,問題可能在于市場波動,一些公司及其供應商和客戶的信貸來源極其緊缺,應收賬款和庫存水平造成了沖擊,一部分債務人出現了違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公司希望延長還款期限,但審計機構擔心它們的客戶不能按時還款。這種沖突導致部分審計機構發表保留意見,或者干脆辭職。
“渾水”開始關注港股
“系好安全帶,路面要開始顛簸了。”網絡審計詢證公司Confirmation.com創始人布萊恩·福克斯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今年將有更多香港上市企業的審計事務所辭任。
2011年,在北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曝出數十起會計丑聞之后,審計公司不僅顏面盡失,還面臨著法律訴訟。最新傳出的消息是,作為多倫多證交所最大的上市林業公司,嘉漢林業昨日宣布,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已辭去該公司的審計職務,即刻生效。
在上述一系列丑聞中表現亮眼的做空機構渾水(Muddy Waters)已瞄準香港。
該機構創始人布洛克4月3日接受CNN采訪時提醒投資者,注意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造假的中國企業喜歡去西方上市,但我認為,在類似于渾水的做空機構出現后,這種趨勢出現了緩和。”
布洛克當天說,目前渾水開始關注香港上市公司,“香港是否會是下一個欺詐重地,很難說,但投資者應該小心。”
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一直被外界詬病。除了做空機構,去年穆迪和標普等國際評級公司曾相繼發布報告稱,多家中資公司在公司治理和會計方面存在風險。一時間,中概股在海外市場遭遇滑鐵盧。
布洛克提及了會計事務所德勤,該事務所曾負責瑞金礦業、大慶乳業和博士蛙的審計公司,但目前均已辭任。
布洛克透露,未來數周內渾水將發布一份有關中國公司“出售評級”的報告,但拒絕透露更多內容。
有港股分析師指出,短期內對民企股信心盡失,不宜沾手,投資者要留意工業制造業、食品類板塊、太陽能板塊及風力板塊,這些板塊短期很有可能成為遭沽空的對象。
高盛唱好中資股
也不全是悲觀的聲音。
瑞士信貸最新發布了一份3月下旬在港舉行的一個主要機構投資者會議說明。
在該說明中,瑞銀稱,參會的基金經理對亞洲非必需消費類股的看法最為樂觀,對公用事業類股的看法最為悲觀,從地理位置上看,他們對中國概念股最為熱衷,而對日本的股票興趣最弱。
瑞士信貸指出,約2000名基金經理參加了這一為期五天的會議。對基金經理風險評估的調查發現,基金經理情緒積極但不是特別樂觀。調查發現略微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預期中國股市將有較好的表現。
高盛近期也接連唱好在港上市的中資股,連日來不斷吁投資者買入中資股。
高盛推介的理由是,中國內地不會放任經濟“硬袈”,加上通脹問題有緩和跡象。除房地產市場會繼續維持調控外,其他方面則有足夠空間去放寬貨幣政策,估計今年第二季度會有措施推出。再加上中資股估值便宜,而不少機構投資者錯過今年1、2月的升市,需要大市回調期間趁低吸納股份,調整投資組合,將成為中資股向上的動力。